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雾灵山原名伏凌山,曾叫过孟广硎山、五龙山,到明代时因大乘天真圆顿教第三代祖天真古佛将此山作为“求道灵山”,加之此山常年有云雾缭绕其上,始称雾灵山。 明洪武年间,中丞刘伯温曾到边陲重镇曹家路巡视,将这里命名为“雾灵山清凉界”并刻于一巨大花岗岩上。 在清朝,雾灵山被圈进红桩内,封为“皇家风水宝地”---清东陵后龙风水禁地,封禁长达270余年,形成了“草木丛生,古树参天,野兽成群,遍地涌泉”的良好原始森林景象。 1983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。 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是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。 1995年加入中国“人与生物圈”自然保护区网络。 2002年被科技部、教育部、中宣部、中国科协命名为“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”。 2004年被中国林学会命名为“全国林业科普基地”。 2015年获得首批中国森林氧吧称号。 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 兴隆县北部,周环京、津、唐、承、秦五市, 西北与北京市密云县毗邻, 距北京120公里; 南隔兴隆县与天津市的蓟县相连, 距天津市168公里; 东、北与承德市的承德县接壤, 距承德市95公里; 东北与秦皇岛市相望, 距秦皇岛市180公里; 东距唐山市107公里; 距离省会石家庄也仅仅400公里左右。 交通便利,公路、铁路发达。 主峰雾灵山海拔高2118米, 为燕山山脉主峰, 森林覆盖率93%, 总面积14246.9公顷。 地理位置毗邻京津唐承, 动植物资源和水资源极其丰富, 景观资源独特,温度适宜, 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, 是环京津著名的生态旅游胜地、 疗养胜地和科研教学实习基地, 也是护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供给地, 在涵养水源、净化空气、调节气候等方面 也具有不可多得的重要作用。 丰富的自然资源 (1)动植物资源 保护区经过270多年的封禁和保护,区内动植物物种丰富,植被保存良好,植被类型多,森林覆盖率高达93%,形成了“森林满山,树木遮天、鸟兽飞奔、遍地清泉”的原始森林景观。 区内植被属我国“泛北极植物区中国—日本森林植物亚区”,目前有高等植物1870种,其中含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人参等10种,首次在雾灵山发现并命名的模式种雾灵香花芥、雾灵景天等38种,药用植物人参、党参、益母草等903种,观赏植物金莲花、柳兰、花楸等668种,对人类健康有益的芳香植物雾灵丁香、暴马丁香、白芷、防风、香薷等177种,被誉为“华北物种基因宝库”。 陆生脊椎动物173种,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、金雕2种,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、斑羚羊等18种,昆虫2500余种,大型真菌61种。 (2)地质地貌 雾灵山形成距今已有6700万年,岩石种类较多,岩浆岩以花岗岩、玄武岩为主;沉积岩以石灰岩、页岩、砂岩为主;变质岩以片麻岩为主。雾灵山层峦叠嶂,山峰、山脊、山顶台地、山间小盆地、深沟峡谷等地貌类型。深谷“V”形,宽十几米至数百米。坡度基本保持在25°~ 50°。 (3) 气候 雾灵山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区,具有雨热同季、冬长夏短、四季分明、昼夜温差大等特征。“山下飘桃花,山上飞雪花”,素有“一山有三季,十里不同天”之称。年平均气温7.6℃,最热月在7月,平均气温17.6℃,绝对高温一般为36~39℃。雾灵山年吸附沙尘19万吨,使得雾灵山景区空气中的颗粒物含量较少,多数景点PM2.5颗粒物数值<35,空气质量为优,每年吸收二氧化硫、氯气、氟化物等有害气体1959吨,林区内负氧离子平均含量则高达每立方厘米1639.9个,仙人塔、十八潭等瞬间值超过3万个,溪水和瀑布旁更高。 景观资源 雾灵“奇峰、秀水、林海、秋色、日出、云海、佛光、晚霞、冰雪、石海”等奇观构成了独特的景观资源,可为一步一景,而且景随时异。 燕山之巅、天蓝气爽、云海神奇、峻岭横空、日出磅礴、落霞飞虹、碧海林涛、瀑飞泉涌、古树奇花等景观,构成了一幅集泰山之雄、黄山之奇、华山之险、峨眉之秀、青城之幽于一体的美丽画卷。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京东第一瀑——龙潭瀑布、京东第一塔——仙人塔、京东第一碑——清凉界碑、京东第一树——千年古香杨、京东第一井——七盘井、燕山最大的峡谷——龙潭大峡谷、燕山最高峰——歪桃峰。另外,雾灵云海、雾灵日出、雾灵佛光、雾灵晚霞、雾灵秋色等十大自然奇观也极具特色,深受游客喜爱。 雾灵山先后荣获了“最美中国·生态旅游目的地景区”、“最美中国·自然(养生)旅游目的地景区”、“中国避暑名山”“中国森林氧吧”“中国最美森林”等光荣称号,2017年被评为“中国森林养生基地”。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1993年,按照“以保护为根本,保护与发展相结合,适度发展生态旅游”的原则,雾灵山在实验区内规划出631.6 ha面积(大约占全区面积的4.49%)开始发展生态旅游业,现已开发出四大景区,两条疗养和生态旅游专线,共200多个景点,并按规划的目标和要求制定了环境保护、森林防火、教学实习、观光旅游等方面的管理办法,使生态旅游科学健康的发展。 保护区优美的自然环境、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,保障了雾灵山旅游业的快速发展。旅游人数由1993年的2000多人增加至2015年的18.6万人,固定资产由1993年的500万元增至2015年的上亿元,年营业收入由1993年的5万元增至2015年的2000余万元。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,相继实施了旅游公路、三个山门、生态博物馆、电网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。 主要完成了景区内50公里四级山岭重丘水泥公路改造和建设,首次实现了山前和山后旅游和防火公路的南北贯通; 修建了与自然相协调的旅游游览步道12000米; 建设景区内外停车场30多处,51100平方米; 为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,在景区内修建高质量生态环保厕所11座,55蹲位; 建设和改造景区内宾馆3处。通过这一系列建设, 景区旅游档次和休闲度假疗养的接待能力明显提高, 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在24年的旅游发展过程中, 不但保障了自身建设,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保护区在宣教、 保护等方面的重要功能, 每年创造生态价值104.1亿元, 同时带动了地方经济和周边社区的快速发展。 以上信息均整理自互联网,仅用于公益传播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