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 月的申城虽寒意渐浓,江宁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却暖意融融 —— 中心携手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带来的 “灵丹妙药动手做” 系列活动在此启幕。活动以 “传承中医药智慧,体验非遗制作魅力” 为主题,通过 “理论讲解 + 实操体验” 的形式,让市民在草药的芬芳中触摸千年中医文化的脉络。
一、草药课堂:辨识自然的馈赠
活动现场,中医药博物馆的老师手持艾草、薄荷、陈皮等常见药材,以 “看、闻、触” 三维教学法展开讲解:“大家看,黄芪断面有细密的‘金井玉栏’纹理,而薄荷叶片揉搓后会释放清凉香气……” 讲台前,市民们围拢着药材标本展台,有的拿出手机拍摄药材特征图,有的在笔记本上记录功效要点。当老师提到 “陈皮需陈化三年以上才具药用价值” 时,几位老年市民频频点头:“难怪家里存的老陈皮这么珍贵!”

二、科普手作:让草药走进生活
在体验区,三大非遗项目同步开启,勾勒出中医药文化的实用图景:
· 香囊工坊:绣着 “平安” 字样的锦缎布袋前,市民们按配方抓取丁香、白芷、薰衣草等药材。“这些草药搭配能驱虫安神,秋冬放在衣柜正合适。” 老师一边指导,一边演示传统 “打粉 - 混料 - 装填” 工艺。一位年轻妈妈特意为孩子缝制了虎头香囊:“比买的香包更有意义,还能教他认药材。”
· 艾条制作台:陈年艾绒在竹制模具中被反复捶打、卷制,市民们轮流体验 “揉绒 - 卷条 - 固形” 的古法工序。“原来艾条要卷得紧实才不易熄灭!” 退休教师王阿姨握着亲手制作的艾条,感叹传统技艺的精妙。
· 护手霜实验室:当甘油、蜂蜡与当归提取物在烧杯中融化,现代护肤品与草药精华完成跨界融合。“加了乳木果油,比化学护手霜更滋润!” 白领小李捧着定制护手霜,惊喜于中医药的现代表达。
三、文化共鸣:老技艺激活新传承
“以前觉得中医很神秘,现在才知道它就在厨房里、手作中。” 一位参与活动的程序员感慨道。这场活动不仅让市民带走了香囊、艾条等手作物,更在亲手实践中理解了 “治未病” 的健康理念。正如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负责人所说:“当草药香飘进社区,传统文化便有了扎根现代生活的土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