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秋冬交替,上海近期又将迎来新一波“断崖式”降温,对我们慢性肾病患者来说,每次降温都很担心,怕感冒之后导致原本稳定的病情出现波动,那么,在这样一个感冒高发的季节,肾病患者应该如何应对呢? 抵御外邪——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” 从二十四节气来看,现在已是大雪节气,然而冬天真正寒冷的天气才刚刚开始,前几周甚至还有20℃的“高温天”,温暖如春,而骤然变化的天气,最易导致流行病的产生。大家最近一定不陌生,“流感病毒”、“肺炎支原体”、“呼吸道合胞病毒“等等来势汹汹,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量也随之上升。 其实,对于流行病的预防,《黄帝内经》中早有阐述: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。这里的“虚邪贼风”,指的就是四时不正之气,我们要学会躲避。 多数肾友们免疫功能比较低下,更易出现感染,一旦感染,就会导致疾病的加重,比如蛋白尿、血尿增多,血肌酐升高、水肿加重,甚至导致重症肺炎、诱发心衰。所以,肾友们更应做好日常防护。 1. 勤洗手 无论日常生活、工作还是学习,手都是人体暴露最多,最易接触病菌的部位,通过勤洗手、正确洗手,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的可能性。 要用流动的清水洗手(不建议放一盆水洗) 肥皂或洗手液需充分揉搓,起泡 手部每个部位都要洗到位(手心、手背、手腕、手指缝、指甲缝) 肥皂泡要彻底冲干净 洗手后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 2. 公共场所建议佩戴口罩 无论是流感病毒、肺炎支原体还是新冠病毒,都属于呼吸道传染病,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、吸入带有病原体的气溶胶或者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,所以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。 建议肾友们在外出、公共场所、前往医疗机构、学校、养老机构以及乘坐公共交通时,均应佩戴口罩。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建议佩戴N95或KN95等颗粒物防护口罩(无呼吸阀)或医用防护口罩,其他病友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。 提升正气——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 抵御外邪的第二步,就是提升自身正气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提高免疫力”。 1. 保暖: “秋收冬藏”,冬天“藏”的就是肾精和阳气,所以保暖是十分重要的,建议怕冷、手脚冰凉的肾友们睡前可以热水泡脚,帮助疏通经络,温阳散寒。这里注意,对于有糖尿病、下肢血管病变等不适合泡脚的患者,可以穿上纯棉的袜子睡觉,达到保暖、温阳的作用。 洗完头之后,建议立即吹干头发,避免寒邪入侵。近几日阴雨绵绵,如白天淋雨、受寒、受风后,回家可用吹风机对准大椎穴,选择最小风力,热风模式,距离15厘米左右,持续吹5-10分钟,感受到温热为宜,可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,同时有很好的保暖效果。 2. 穴位敷贴: “肾病敷贴”是指在特定肾病专用穴位上贴敷肾科专用药饼,通过药物的透皮吸收以及穴位刺激达到激发肾经元气的治疗目的。敷贴所使用的药饼根据科室多年经验总结研制,具有益气温阳、散寒通络之效,从而达到温阳补肾,提高免疫,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。 较常取用的穴位有神阙穴、肾俞穴、命门穴等等,可达到固护脾阳、强壮肾气的效果。 穴位敷贴也是龙华医院肾病二科的特色中医外治疗法,门诊开设穴位敷贴治疗及方案制定,在长期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的疗效与口碑,有需要的患者可至门诊就诊。(*徐汇院区和航头院区挂号:肾病二科;上南院区挂号:肾病科。) 外感早期,及时截断 那么对于刚开始出现呼吸道症状的早期外感患者,应该如何处理呢?需要立刻去医院就医吗? 由于现在各大医院发热门诊患者较多,有一定交叉感染的风险,我们建议对于早期轻症患者,可先予中成药对症治疗,早期截断病情: 1. 外感早期:风寒证: 症状:发热或没发热,怕冷,没汗,头痛,身痛,流清涕,舌色淡,苔薄而润,脉浮紧。 常用中成药:正柴胡颗粒、荆防颗粒 2. 外感早期:风热证: 症状:发热或没发热,咽红,咽痛,口干,咳嗽,痰少,舌边尖红,苔薄或薄腻,脉浮数。 常用中成药:银翘解毒颗粒 3. 外感中期:外寒内热 症状:怕冷,发热,周身疼痛,咽喉肿痛,鼻塞流涕,口渴,舌头红,苔薄或黄,脉数。 常用中成药:连花清瘟颗粒,注意保持大便通畅。 如症状较重,建议及时就医。 最后希望各位肾友们都能平稳、顺利地度过这个冬天。 【作者介绍】 王琳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肾病二科主任 【医疗专长】 擅长各类慢性肾炎(如IgA肾病、膜性肾病、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等)、肾病综合征、糖尿病肾病、痛风性肾病、高血压肾病等多种慢性肾病的中西医治疗; 擅长用膏方调理慢性泌尿系感染、尿道综合征、慢性肾病缓解期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以及各类虚病等 【专家门诊推荐】 徐汇院区:周二上午 专家门诊 周三上午 特需门诊 上南院区:周一上午 专家门诊 周四上午 特需门诊 航头院区:周五上午 专家门诊 朱逸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二科 主治医师 陈以平全国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室成员,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肾病分会理事,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全科医学分会青年委员。擅长: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、慢性肾衰竭、尿路感染、虚病调理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