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厘子是深受大众喜爱的冬季水果,以其酸甜的口感和亮丽的外表被誉为“果中钻石”。不仅如此,车厘子还因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健康饮食中的佳品。接下来围绕车厘子的营养成分、适宜人群与禁忌、食用注意事项以及选购与食用方法,为您揭示车厘子的健康奥秘。
车厘子富含多种营养物质,是维生素C、维生素A、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。每100克车厘子约含63千卡热量、16克碳水化合物、1克蛋白质以及丰富的钾、铁、镁等矿物质。其中,铁的含量较高,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好选择。此外,车厘子中的花青素和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、保护血管的作用。
根据中医理论,车厘子性温,味甘微酸,入脾、肝经。它具有补血益气、健脾开胃的功效,适合面色苍白、气血不足的人群食用。同时,中医认为车厘子还有一定的祛风湿作用,可辅助缓解风湿性关节炎。但因其性温,热性体质者或阴虚火旺者应适量食用。
贫血患者:车厘子含铁丰富,有助于促进血红蛋白的生成,缓解贫血症状。
免疫力低下者:富含维生素C的车厘子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。
中老年人:车厘子中的抗氧化成分对延缓衰老、保护心血管具有积极作用。
糖尿病患者:车厘子含糖量较高,血糖控制不佳者需慎食。
热性体质者:车厘子性温,容易加重上火症状,如咽喉疼痛或口腔溃疡。
肾功能不全者:车厘子中的钾含量较高,肾功能受损者应减少摄入。
虽然车厘子营养价值高,但过量食用可能引发以下不适:
消化系统问题:车厘子富含果糖和膳食纤维,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腹胀、腹泻或胃部不适。
热性症状:由于性温,多食可能引起上火,如口干、喉咙肿痛等。
建议每日适量:
成年人每天食用10-20颗(约150克)即可满足营养需求,同时避免不适。
车厘子确实含有较高的铁,但人体对铁的吸收是有限的,大量的铁会通过粪便排出体外。因此,正常食用车厘子不可能导致铁中毒,网络上的这种说法属于夸大其词。
车厘子的果核中含有微量氰苷,只有在果核被咀嚼或破碎的情况下,氰苷才可能释放出氰化物。但正常食用车厘子时,人们并不会食用果核。因此,果肉部分食用安全,不必担忧氰化物中毒。
1. 观察外观:优质车厘子表皮光滑、颜色深红或紫红,表面带有一层薄薄的果粉。
2. 检查果梗:新鲜车厘子的果梗呈绿色且坚挺,若果梗干枯,说明存放时间较长。
3. 触感饱满:用手轻捏,果实应有弹性,不宜选择过于柔软或发黏的车厘子。
4. 个头大小:通常,个头越大的车厘子糖分越高,口感越甜。
材料:车厘子10颗,低脂酸奶200克,燕麦片适量。
做法:
- 车厘子洗净去核,切成小块备用;
- 在杯中依次加入酸奶、燕麦片和车厘子,分层摆放;
- 最后可用完整车厘子装饰,冷藏后食用。
营养特色:酸奶和车厘子搭配可促进消化,是一款低卡路里的健康甜品。
材料:车厘子8颗,燕麦50克,牛奶250毫升,蜂蜜适量。
做法:
- 将车厘子洗净去核,切成小块;
- 燕麦和牛奶一起煮至粘稠;
- 加入车厘子块,稍微搅拌后熄火,最后加入蜂蜜调味即可。
营养特色:这道粥品清香甜美,有助于润肠通便、补充能量。
车厘子是一种兼具美味与营养的水果,适量食用不仅可以补充多种营养素,还能为冬日增添一抹甜美。然而,“过犹不及”,科学饮食才能真正发挥车厘子的健康价值。让这个冬季,车厘子为您的餐桌增添更多美味与健康吧!
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临床营养师、志愿服务总队专家型科普志愿者、上海中医药大学金牌讲师团成员、社区与学校健康教育科普特聘讲师、上海营养学会会员、上海食疗研究会会员
